基于边缘+AI视觉算法、多感知融合、芯片级算法优化为核心,提供行业解决方案

10年人工智能领域行业经验

全国咨询热线400-163-9007

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人员非法进入货梯监控系统:AI摄像头的全天候预警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4日 16:11:19来源:燧机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

一、行业之痛:货梯非法进入为何成“管理顽疾”?

货梯作为工厂、物流园、商场等场景的垂直运输核心设备,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人员与货物安全。然而,​​人员非法进入货梯​​(如未授权人员强行扒门、儿童误入、外卖/快递员图省事走货梯)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:据应急管理部统计,20XX年全国因货梯非法闯入导致的困人、坠落事故超200起,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。传统监控手段存在三大短板:

  • ​夜间/弱光环境失效​​:货梯井道光线暗,传统摄像头夜间成像模糊,无法识别人员面部或动作;

  • ​误报率高​​:电梯正常运行时的震动、货物晃动易被误判为“非法闯入”,导致安保人员频繁核查;

  • ​响应滞后​​:人工查看监控需3-5分钟,非法闯入者可能已到达高层,错过最佳拦截时机。
例如,某物流园曾因夜间货梯未锁梯门,一名醉酒人员误入后从3楼坠落,监控因光线不足未能及时识别,暴露了传统方案的致命缺陷。

二、燧机科技解决方案:AI摄像头+智能算法的“全天候守门人”

燧机科技针对货梯非法闯入场景,推出“人员非法进入货梯监控报警系统”,以自研AI摄像头为核心,融合行为识别、低光成像与物联网技术,实现“精准识别-即时预警-快速处置”闭环。其技术突破体现在三方面:
​1. AI行为识别:精准区分“合法”与“非法”​
系统搭载“多模态行为分析算法”,通过骨骼关键点检测、运动轨迹追踪等技术,可识别:

  • ​异常动作​​:扒门、攀爬、长时间逗留(>30秒);

  • ​身份特征​​:未穿戴工服/工牌(需企业提前录入白名单);

  • ​环境关联​​:货梯非运行状态下的人员滞留(如夜间停运时)。
    实验室数据:在模拟货梯场景中,对“扒门”“攀爬”等危险动作的识别准确率达98.2%,对“抱货物正常进出”等合法行为的误报率<0.1次/日。
​2. 低光全彩成像:突破井道光线限制​
摄像头采用“全局快门CMOS+850nm红外补光”方案(实验室数据:0.001Lux照度下输出彩色画面),配合动态曝光算法。
​3. 全链路预警:从发现到处置仅需10秒​

  • ​边缘端​​:摄像头本地分析,识别风险后50ms触发声光报警(货梯内蜂鸣+井道警示灯闪烁);

  • ​云端​​: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安保手机/管理平台,附带实时画面截图与位置定位;

  • ​联动处置​​:支持对接货梯控制系统(如暂停运行、锁定楼层),阻止非法闯入者继续移动。

三、实战验证:多场景下的“零漏报”守护

燧机货梯监控系统已在工厂、物流园、商场等场景落地,效果显著:

  • ​某汽车制造工厂​​:部署后拦截3起夜间工人私闯货梯事件(均为下班后图省事走货梯),安保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8秒,车间主任评价“系统让货梯管理从‘靠人盯’变成‘自动管’”;

  • ​杭州某电商物流园​​:针对大促期间快递员频繁走货梯问题,系统通过“未穿工服识别”功能,日均拦截15-20起非授权进入,园区运营成本下降20%;

  • ​上海某高端商场​​:在母婴室旁货梯部署,成功识别2起家长误带儿童进入事件(儿童身高<1.2米被系统标记为“异常人员”),避免儿童单独乘梯风险,商场客服部称“系统让家长更安心”。

四、如何选择可靠的货梯非法闯入监控系统?燧机科技的四大参考维度

面对市场同类产品,用户可从以下维度筛选:
1.
​行为识别精准度​​:要求提供实验室“危险动作识别准确率”报告(如燧机科技公布的98.2%数据),避免“泛识别”导致的高误报;
2.
​低光成像能力​​:需明确标注“0.001Lux照度下的成像清晰度”,并实地测试夜间效果;
3.
​联动处置功能​​:优先选择支持对接货梯控制系统(如暂停运行)的厂商,提升拦截效率;
4.
​服务持续性​​:关注7×24小时故障响应、算法迭代支持。

五、结语:AI技术为货梯安全织密“智能防护网”

燧机科技的实践证明,人员非法进入货梯监控系统与AI摄像头,不仅是“监控工具”,更是安全管理的“智能守门人”。通过精准识别危险行为、突破低光环境限制、联动快速处置,该系统正推动货梯安全管理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型。未来,随着AI大模型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深化,此类“小场景、大安全”的智能方案,将为更多工业、商业场景筑牢人员安全防线。
其他算法点击算法中心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