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厂禁区闯入预警系统:AI视觉的全域安全守护方案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7日 16:11:20来源:燧机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
一、行业之痛:工厂禁区闯入为何成“安全管理顽疾”?
- •
夜间/暗光失效:工厂车间、仓库光线复杂(如机器散热区高温反光、夜间照明不足),传统摄像头成像模糊,无法识别人员轮廓或动作; - •
误报率居高不下:叉车搬运、货物堆叠等正常作业易被误判为“闯入”,导致安保人员频繁核查,效率低下; - •
响应滞后:人工查看监控需3-5分钟,闯入者可能已接触危险设备(如未断电的机床),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二、燧机科技解决方案:AI视觉+多模态感知的“全域哨兵”
- •
人员闯入:未穿戴工服/工牌(需企业提前录入白名单)、进入未授权区域(如配电房、危化品区); - •
危险行为:攀爬设备(识别准确率98.3%)、触碰带电标识(预警阈值可自定义)、长时间逗留(>5分钟); - •
环境干扰过滤:排除叉车搬运(货物移动轨迹分析)、货物堆叠(高度变化监测)等误报场景(实测误报率<0.1次/日)。
- •
输入:禁区类型(高压/危化/机械)、人员身份(白名单/黑名单)、时段(夜班/检修期); - •
输出:闯入风险等级(低/中/高),并标注具体位置(精度±0.5米)。 实测数据(某电子厂试点6个月):系统提前1-3分钟预警27次人员误入事件,准确率94.1%,误报率仅0.07次/周。
- •
边缘端:摄像头本地分析,识别风险后10ms触发声光报警(禁区入口爆闪灯+语音提示“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”); - •
云端:同步推送预警信息至安保主管、车间主任,附带闯入者位置、禁区风险等级; - •
处置支持:系统自动生成处置方案(如“联系安保A组前往拦截”“通知电工切断区域电源”),并提供历史同类事件处置案例参考。
三、实战验证:多工厂场景下的“零延误”守护
- •
苏州某电子厂:部署后成功拦截12次夜班工人误入高压配电房事件(均为下班后图省事抄近路),安保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8秒,避免了触电风险,生产主管评价“系统让禁区管理从‘靠人盯’变成‘自动管’”; - •
长春某汽车零部件厂:针对危化品仓库(存储油漆、溶剂),系统通过“人员接近监测”功能,提前3分钟预警1起因叉车司机违规靠近导致的泄漏险情,管理人员及时疏散人员并封堵泄漏点,未造成爆炸,安监部门称“系统是危化区的‘数字保镖’”; - •
青岛某化工企业:在机械加工区(车床、冲床集中地)部署,成功识别1起因实习生误触未断电机床的事件,系统2秒内触发报警,师傅紧急按下急停按钮,避免工伤事故,HR反馈“系统填补了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监管空白”。
四、如何选择可靠的工厂禁区预警系统?燧机科技的四大参考标准
- 1.
环境适应性:要求提供多模态感知测试报告(如0.0005Lux下的人员识别清晰度),并实地测试车间、仓库等复杂场景效果; - 2.
算法精准度:优先选择公开“人员识别准确率”与“实测误报率”的厂商; - 3.
联动处置能力:关注是否支持对接工厂门禁、安防平台; - 4.
服务持续性:考察7×24小时故障响应、模型迭代支持。
- •
监测范围:单摄像头覆盖50-200㎡(根据禁区面积、结构复杂度); - •
功能需求:基础预警(仅报警)vs 深度联动(对接门禁+急停系统); - •
硬件适配:是否需新增摄像头(支持复用原有监控设备可降本25%)。建议用户提供禁区分布图、风险等级等参数,获取定制报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