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人数密度监测预警系统:公共场所安全的“数字防护盾”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5日 16:11:35来源:燧机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
技术内核:多维度感知+AI算法的精准监测
- 1.
多源感知层:无死角捕捉人流数据 系统前端部署燧机自主研发的智能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,支持200万像素高清成像与77GHz毫米波探测,可在光照不足、遮挡等复杂环境下,同步采集区域人员位置、移动轨迹及密度信息。实测数据显示,双传感器融合方案较单一摄像头方案,人员漏检率降低42%,复杂场景(如人群推搡、背包遮挡)下的识别准确率仍保持98.6%(实验室环境)。 - 2.
智能分析层:动态计算与阈值预警 后端平台搭载燧机自研的“人群密度算法模型”,基于深度学习技术,可实时分析画面中每平方米人员数量,结合区域功能(如通道、休息区、售票口)预设不同密度阈值(如通道区≥5人/㎡触发预警,休息区≥3人/㎡预警)。实验室测试显示,系统处理1080P视频流的延迟≤1.8秒,从人员进入区域到生成预警信息的端到端响应时间控制在2秒内。 - 3.
分级预警层:多渠道触达与协同处置 当密度超标时,系统通过管理平台弹窗、短信、语音广播等多渠道同步预警,并联动现场显示屏显示疏导提示。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实时热力图,快速定位高密度区域,指导现场安保人员疏导。某大型商场实测数据显示,引入该系统后,高峰时段超限预警响应效率提升60%,因拥挤引发的客诉下降75%。
场景落地:从商场到景区的全场景适配
- •
商场与购物中心:重点监测扶梯口、促销区、主通道等易聚集区域。上海某高端商场部署后,通过系统实时调整导视屏提示,将主通道峰值密度控制在4人/㎡以下,既保障安全,又避免了因过度限流影响顾客体验。 - •
交通枢纽(车站、机场):聚焦安检口、候车厅、出站通道。杭州某高铁站实测显示,系统在春运期间成功预警127次局部超限事件,配合工作人员引导,未发生因拥挤导致的误车或冲突事件。 - •
景区与文旅场所:结合门票预约数据,动态监测入口、观景台、狭窄步道。西安某5A级景区应用后,通过系统联动闸机限流,将核心景点瞬时人流控制在承载量的80%以内,游客满意度提升23%。 - •
校园与体育场馆:关注操场、食堂、礼堂等人员密集区。深圳某中学在运动会期间启用系统,实时监测看台与跑道区域,避免了因学生聚集引发的踩踏风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