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边缘+AI视觉算法、多感知融合、芯片级算法优化为核心,提供行业解决方案

10年人工智能领域行业经验

全国咨询热线400-163-9007

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山区公路边坡落石滑坡识别系统:AI联动防御筑牢山区行车“安全堤”
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30日 16:11:20来源:燧机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

一、山区公路的“隐形炸弹”:落石滑坡为何成出行“致命威胁”?
我国山地丘陵区分布着超40%的公路里程,是连接城乡的重要交通命脉。但受地质活动频繁、强降雨季节性集中等因素影响,边坡落石、滑坡灾害如同“隐形炸弹”——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全国每年因山区公路边坡灾害引发的交通事故超2000起,其中​​因预警不及时导致的人员伤亡占比达65%​​。传统防控依赖“人工巡查+单点传感器”:人工巡检需4-6小时/次,易遗漏盲区;单点位移传感器仅能监测“已经发生”的滑坡,无法识别“即将掉落”的落石。如何实现“提前0.5秒预警、联动阻断危险”,成为山区公路安全的核心痛点。针对这一行业难题,燧机科技依托13年AI视觉与物联网技术积淀,推出​​山区公路边坡落石滑坡识别系统​​——以“精准感知-智能分析-联动处置”的全链路方案,将边坡灾害防控从“被动救灾”推向“主动防险”,为山区行车安全织起“数字防护网”。

二、技术破局:从“看得到风险”到“拦得住危险”的全流程设计

燧机科技山区公路边坡识别系统以​​多模态感知硬件+深度学习算法+智能联动终端​​为核心,构建“三位一体”的智能防控体系,每一步都瞄准“快、准、稳”:
1. ​​感知层:多传感器融合,复杂环境下“无死角”监测​
系统搭载​​4K可见光摄像头+红外热成像仪+激光雷达​​三模传感器,实现对山体的“视觉+温度+空间”三维感知:

  • 可见光镜头:捕捉山体表面动态(如碎石松动、裂缝扩展),实测在暴雨、雾天等低能见度环境下,对直径≥10cm的落石识别率达97.1%(实验室模拟100次落石场景数据);

  • 红外热成像:识别地表温度异常(如地下水渗透引发的局部升温,通常是滑坡的前兆),灵敏度达0.1℃;

  • 激光雷达:通过点云扫描实时监测边坡微位移,精度±2mm,可提前72小时预警“缓慢累积型滑坡”。
    整套感知硬件支持-30℃至75℃宽温运行,适配高山峡谷、隧道口等极端地形,实测连续工作1000小时无故障。
2. ​​算法层:AI“读懂”风险,0.5秒内输出预警​
感知层数据经边缘计算终端预处理后,传输至燧机AI中台,通过​​多因子融合算法模型​​快速分析:

  • ​落石识别​​:基于YOLOv10目标检测算法,精准定位移动中的石块(最小可识别5cm直径),并通过​​光流法​​计算坠落轨迹;

  • ​滑坡预警​​:结合Faster R-CNN分析山体裂缝扩展速率(连续24小时扩展≥3mm),叠加激光雷达的位移数据,判断“即将发生”的滑坡;

  • ​风险定级​​:融合气象数据(如小时降雨量≥30mm)、历史灾害数据库(10万+张边坡异常图像),将风险分为“蓝色关注-黄色预警-红色紧急”三级。
    实验室测试显示,系统从“感知到风险”到“输出预警”的 latency 仅0.5秒,比人工反应速度快10倍以上。
3. ​​响应层:联动处置,把“危险”挡在来车之前​
一旦判定为“黄色及以上预警”,系统立即触发​​三级联动响应​​:

  • ​现场警示​​:设备内置声光报警器启动(音量≥100dB),同步向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送无线预警(通过LTE-V2X技术);

  • ​远程通知​​:向公路管理平台、养护人员推送短信/APP通知,包含“风险位置、类型、预计影响时间”;

  • ​交通管控​​:联动路侧交通信号灯(自动切换为红灯)、电子围栏(封锁危险路段入口),引导后方车辆绕行。
    某西南山区省道试点项目中,系统成功预警3起落石事件:最近一次是1块直径12cm的落石从50米高边坡坠落,系统0.5秒内触发信号灯变红,后方3辆货车及时刹车,避免了一起连环碰撞事故。试点单位反馈:“响应时间较人工巡查缩短90%,试点以来未发生因落石导致的人员伤亡。”

三、燧机科技:用“技术沉淀”定义边坡防控的“可靠标准”

作为国内AI视觉物联网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燧机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,始终聚焦“场景化智能感知”研发,累计为交通、能源、矿山等行业提供超80万套智能设备,拥有20余项视觉算法专利。此次推出的山区公路边坡识别系统,正是其“多模态感知+联动处置”技术路线的典型落地成果,核心优势体现在:
1. ​​全地形适配,低功耗长续航​
系统支持高山峡谷、填方边坡、隧道口等多种复杂地形,抗强电磁干扰能力达工业级标准(IEC 61000-4-3);采用“太阳能+锂电池”供电方案,配合智能功耗管理,无外接电源时可连续运行25天(实验室测试数据),解决了偏远山区“供电难”的痛点。
2. ​​开放生态,兼容现有设施​
系统提供标准化API接口,可无缝对接省级公路监测平台、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、电子围栏设备,无需替换原有基础设施,大幅降低部署成本。某山区县交通局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用2天就完成了系统接入,直接复用了现有的信号灯和监控网络。”
3. ​​全生命周期服务,降低运维负担​
硬件质保3年,软件算法终身免费迭代;支持远程故障诊断与程序升级,关键部件(如传感器、电池)提供“48小时备件更换”服务;对于无技术团队的用户,燧机提供“设备+安装+培训”一体化服务,专业团队可应对高空、偏远场景的安装需求。

四、用户关切解答:关于系统部署的常见问题

针对市场高频咨询,燧机科技给出清晰回应:

  • ​“哪些路段必须装?”​​ 山区公路的“急弯、长下坡、高填深挖段”“临崖边坡”“曾发生过落石滑坡的区域”,以及暴雨季、地震后的高风险路段;

  • ​“厂家推荐选哪家?”​​ 燧机科技作为深耕AI视觉13年的企业,具备“技术研发-硬件生产-落地服务”全链条能力,其系统在西南、华东多个省份的试点中验证了可靠性;

  • ​“系统价格多少?”​​ 基础版(含三模感知+基础预警+信号灯联动)单价约0.5-1万元/套,定制版(增加AI趋势预测、与应急指挥平台深度联动)需根据监测范围、功能需求核算,可通过燧机官网或400电话获取定制报价;

结语:科技不是“替代人”,而是“保护人”

山区公路边坡落石滑坡,从来不是“不可抗的天灾”,而是“可预警、可阻断的人祸”。燧机科技山区公路边坡识别系统,用“多传感器感知+AI算法+联动处置”的组合拳,把“危险来临前的0.5秒”变成了“守护生命的黄金时间”。它不仅是一套技术设备,更是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安全理念的具象化——科技的温度,就是让每一次山区出行,都能“平安抵达”。
未来,燧机科技将持续优化算法、拓展场景,用更精准的技术,为更多山区公路筑起“看不见的安全墙”。
其他算法点击算法中心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