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班室是单位安全运转的“中枢大脑”,值班人员的在岗状态直接关系突发事件响应效率。然而,据应急管理部2023年《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》,因值班人员脱岗、睡岗导致的火灾延误处置、盗窃未及时发现等事故占比达22%;某省公安厅调研显示,超30%的值班室存在“24小时单人值守”“多屏监控疲劳”等管理难题。传统监管依赖人工抽查(每日仅2-3次),难以覆盖全时段;普通监控仅记录画面,无法主动识别“趴桌睡岗”“频繁离岗”等违规行为,更让值班人员因“盯屏疲劳”降低专注力。在此背景下,燧机科技推出的“值班室脱岗离岗识别摄像头”,以AI视觉技术为核心,将“被动查岗”升级为“主动预警”,为安全管理注入“智能哨兵”。
核心能力:AI视觉+行为分析,破解脱岗离岗三大痛点
燧机科技值班室脱岗离岗识别摄像头,通过部署于监控室操作台、座椅、门口的智能设备,结合自主研发的“多模态值守行为分析模型”,实现对脱岗、离岗、睡岗的精准监测与高效预警,核心功能覆盖三大场景:
1. 脱岗离岗识别:动态追踪+区域锁定,秒级触发预警
系统通过AI算法划定“值守有效区域”(如操作台±0.6米范围),当值班人员完全离开该区域且持续超过设定时间(默认5分钟),即判定为“脱岗”;若人员离开监控室门口设定范围(如走廊±1米),则判定为“离岗”。实验室数据显示,系统对人体移动轨迹的追踪误差<0.15米,对“短暂取文件”(<3分钟)等合理行为可通过时间阈值智能过滤。某化工企业值班室实测中,系统上线后精准预警脱岗事件27起,误报率仅0.25%(排除临时整理物品等干扰)。
2. 睡岗行为识别:多维度姿态分析,区分“疲劳”与“失职”
针对“趴桌睡岗”“靠椅盹睡”“闭目养神”等行为,系统通过分析头部姿态(下颌与桌面夹角<30°)、身体静态时长(持续>10分钟)及面部特征(闭眼时长>80%监测周期)综合判定。实测中,某银行监控室对夜班值班人员的睡岗识别准确率达96.9%,且能区分“短暂闭目养神”(<5分钟)与“深度入睡”,避免过度预警影响员工状态,真正实现“人性化管理+严格监督”。
系统支持扩展监测“长时间紧盯屏幕”“频繁切换监控画面”等疲劳行为。通过眼动追踪算法(如眨眼频率>20次/分钟、视线停留单屏>20分钟)结合坐姿分析(身体前倾角度<15°),识别值班人员专注力下降信号。深圳某交通枢纽值班室应用后,因疲劳漏看异常事件的概率下降88%,值班员反馈:“系统像‘第二双眼睛’,帮我分担了盯屏压力,能更专注处理关键信息。”
技术底气:燧机科技的“值班场景深度适配”
作为专注AI视觉行为分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燧机科技针对值班室值守的特殊性,在算法、硬件、服务三方面构建技术壁垒:场景化算法训练:团队采集超20万小时值班室真实视频(涵盖昼夜班、不同年龄段值班人员、节假日/工作日差异),针对性训练“脱岗/睡岗特征库”,算法对制服、便装、眼镜等干扰物的鲁棒性提升55%,误报率稳定控制在0.5%以下(实验室数据)。低干扰硬件设计:摄像头采用400万像素星光级CMOS传感器,支持0.001Lux微光全彩成像,夜间无需补光灯即可清晰捕捉面部表情;机身采用桌面/壁挂双安装模式,适配新旧值班室改造,部署仅需1小时,大幅降低客户改造成本。目前,燧机科技值班室脱岗离岗识别摄像头已在化工、金融、交通等行业的80余家单位落地,成为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工具。
某省级化工企业安全总监表示:“过去靠4名主管每日抽查8次,仍难覆盖24小时;引入该系统后,人工抽查频次降至每日2次,脱岗事件下降85%。系统自动生成的月度值守报告,还能帮我们优化排班制度——比如发现夜班前半段睡岗高发,就增加了凌晨2点的提神提醒机制。”此外,系统支持与企业OA平台联动:值班人员脱岗超10分钟,平台自动推送预警至分管领导手机,并同步生成“补岗任务”至备用值班人员,形成“预警-处置-记录”闭环。某商业银行安保部负责人评价:“系统不仅减少了事故风险,更解放了值班人力——现在值班员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上,真正实现了‘减负增效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