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焰烟雾识别摄像机 筑牢安全防线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26日 16:11:48来源:燧机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
一、传统检测的“三大死穴”:为何火焰总“来的突然”?
- 1.传感器依赖“滞后报警”:传统烟雾传感器需等待烟雾浓度达标(实验室数据显示,平均响应时间3-8分钟),且易受粉尘、水蒸气干扰(误报率超25%);温度传感器仅能监测局部高温,无法捕捉初期火焰(如阴燃阶段无明显升温)。某仓库曾因传感器被粉尘覆盖,火灾发生后15分钟才触发报警,错过最佳扑救期。
- 2.
人工巡检“效率低、漏检高”:单名安保人员日均仅能巡查2-3个重点区域,夜间或复杂环境(如黑暗、强光)下漏检率超40%(据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规范》)。某工厂因保安漏看监控画面中0.3㎡的火焰,导致小型火灾发展为设备损毁事故。 - 3.
复杂环境“误报多、信度低”:传统摄像头易受灯光闪烁(如车间射灯)、阳光反射(如玻璃幕墙)干扰,实测普通视频分析系统在工业场景下误报率高达35%;单一算法难以区分火焰与类似物(如红色广告牌、反光物体),需人工二次复核,延长响应时间。
二、燧机方案:AI+纯视频的“火眼金睛”
1. 感知层:“全天候、抗干扰”的智能采集
2. 算法层:“多维度研判”的精准识别
- •
火焰识别:通过时空特征融合(分析火焰闪烁频率、轮廓动态),实验室数据显示,对0.1㎡以上初期火焰(如阴燃阶段)识别准确率≥99%(实测工业场景下误报率<1%); - •
烟雾识别:基于密度梯度分析与运动轨迹追踪,可识别0.5m/s以下低速烟雾(实验室模拟数据),实测仓库场景下对棉絮阴燃产生的淡烟识别率≥97%; - •
干扰过滤:通过形状规则(排除圆形灯光)、颜色渐变(排除静态红色物体)、运动特性(排除飘动的旗帜)三重校验,误报率较传统方案降低85%(实验室测试数据); - •
分级预警:根据火焰面积(如0.1-0.5㎡为“初期预警”、>0.5㎡为“紧急报警”)、烟雾浓度自动分级,匹配不同响应策略(如初期预警推送巡查工单,紧急报警同步触发消防系统)。
3. 应用层:“秒级响应-全链联动”的高效处置
- •
现场警示:触发声光报警器(“检测到火焰,请立即处置”),同步在监控画面标注火焰位置(红框追踪); - •
管理端通知:向安保人员APP推送实时画面、定位信息(精确到米级)、处置指南(如“启动附近灭火器”);向消防部门同步报警数据(含视频片段、风险等级); - •
系统联动:支持对接消防报警主机、喷淋系统(需用户授权),实现“检测-报警-灭火”全闭环(某工厂应用后,初期火灾扑灭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2分钟)。
三、实战验证:多场景下的“防火实效”
1. 工业厂房:初期火灾零蔓延
2. 社区仓库:夜间火情及时控
3. 化工园区:复杂环境稳运行
四、燧机科技:以“技术+服务”定义火灾防控新标准
- •
技术壁垒:累计申请“火焰动态特征提取”“多干扰源过滤”等发明专利12项,算法模型通过应急管理部火灾监测技术验证; - •
场景定制:针对不同行业(工业/仓储/社区)、环境(室内/室外),提供算法参数调优服务(如调整工业场景下“小火焰”识别阈值为0.08㎡); - •
全周期服务:提供“设备安装-算法调试-人员培训-7×24小时运维”一站式服务,设备MTBF(平均无故障时间)≥20000小时,故障响应时间≤2小时(覆盖全国90%重点区域)。
